地址:運城市鹽湖區(qū)人民南路53號 郵編:044000 電子郵箱:ycstbgs@163.com
電話:(0359)2661668 傳真:(0359)2661669
版權所有:運城市水務投資建設開發(fā)有限公司 晉ICP備17003536號
典故發(fā)生在河津龍門,距今約4300年。見漢·辛氏《三秦記》、唐·元弼《魚躍龍門賦》。
龍門山,亦稱禹門,在河東的河津。禹治洪水,先考察調(diào)研,發(fā)現(xiàn)中原洪水造成鹽池被淹不能生產(chǎn),是因為黃河上游地震形成的堰塞湖,承受不住日漸積聚起來的河水壓力,一朝潰山?jīng)Q壅,本來沿內(nèi)蒙之托克托一直往東由永定河入海的黃河水,沖毀兩岸,大部分涌向秦晉,淹沒了晉南、渭水平原。要想治理黃河、解放鹽池,就得重新為黃河修道,龍門山便是關鍵所在。當大禹把山從中鑿斷,成為一扇門的形狀。河水從龍門中間洶涌傾瀉,南下河東然后被潼關一擋而東向,于是便成了今天的幾字形河道,從此奔流到海不復回。然而,當年被洪水帶到中下游的黃色鯉魚卻不忘故鄉(xiāng),每年暮春三月,會從江海和河川爭先恐后游到龍門來產(chǎn)卵。一年當中,能夠跳上龍門的,不過七十二尾。剛剛跳上龍門,就有云和雨伴隨,天火又從后面去燒它的尾巴。尾巴一燒掉,它就真?zhèn)€變成龍了,后來就稱科舉考試為魚躍龍門。躍得過去,便是中舉及第。登上進士榜的會舉行慶賀宴會,便叫做“燒尾宴”,謂鯉魚化龍,必燒其尾。否則總拖著個魚尾巴,畢竟成不了龍。
這則成語典故,亦作“鯉魚跳龍門”、“鯉魚化龍”,比喻人要改變命運,必定逆流而上,奮發(fā)圖強,總有成功之日。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大禹治水,龍門鑿開。為河修道,功在萬代。